4通8达
山东最可惜的一个地级市。
曾经的大地区,被拆得七零八落。
这个地方就是滨州,它的前身是惠民地区,一个覆盖范围相当广阔的行政区。很多人不知道,如今风光无限的东营市,当年其实就是从惠民地区身上划出去的。
1983年,惠民地区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。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胜利油田,国家决定成立地级市东营。这一决定,直接改变了惠民地区的命运。当时,富得流油的垦利县、利津县和广饶县,这三个油田主产区,被整建制划给了新成立的东营。
这还不算完,沾化县的四个富裕乡镇也被划入东营的河口区。同时,黄河以南的高青县,则被划给了工业重镇淄博。这一番操作下来,惠民地区的家底儿几乎被掏空,剩下的部分组建成了今天的滨州市。
说白了,滨州是把最有潜力的部分奉献了出去,支持了国家能源战略和兄弟城市的发展。这种牺牲,换来了山东省第二个因油田而设的地级市,也让淄博的版图更加完整。
如今,在很多城市发展排行榜上,济南、青岛稳居二线,烟台、淄博等是三线。而滨州,这个曾经的大地区,常常被列为四线城市。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,但与它曾经的体量和失去的机遇相比,总让人感到一丝遗憾。
历史的每一次划分,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。对全局来说是优化配置,但对一个地方的人来说,情感上难免复杂。不知道老一辈的惠民人,看到今天的山东地图,心里会是怎样的滋味。
